證券時報編輯 王小偉
9月28日,北京市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工作推進會召開,會上,北京市中關村(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集聚區、中關村(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園正式揭牌啟用。這意味著,昌平區正努力打造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的新格局。
構建“一核一城”格局
據悉,中關村(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集聚區著力構建“一核一城”產業格局:“一核”,即發揮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核心引領作用,充分利用好其創新活躍、要素齊全的優勢,全面提速企業孵化與成果轉化,迅速形成產業集群態勢;“一城”,即加快國際醫療器械城建設,及時承接產業化落地,逐步打造高端制造基地;此外,重點利用生命谷國際精準醫學產業園24萬平方米的建成空間,打造中關村(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園,促進產業發展加快起步。
昌平區圍繞創新驅動、金融賦能、生態搭建等方面展開布局,開啟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創新伙伴計劃,發揮北京及昌平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的優勢,聯合區內外重點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行業組織,全面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加快催生重大原創成果,持續增強創新源頭供給。
另外,昌發展集團與道遠資本聯合發布昌平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發展合作基金戰略,擬為北京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發展。
三重優勢疊加
當下,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加速發展、方興未艾,成為引領未來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北京市將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列為未來產業新賽道的典型代表,昌平區作為北京國際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正在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推進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
2025年7月,國家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年1月北京市科委、經信局聯合印發《加快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對加快發展腦機接口產業作出重要部署。
北京在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的政策布局、創新研發、人才匯聚上三重優勢疊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北京將持續推動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全鏈條加速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腦科學與腦機接口技術創新策源地、場景應用引領地和產業發展集聚地,形成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的“硅谷生態”。
除了產業集聚區、產業園,昌平區還出臺了全市首個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及配套政策措施。
按照計劃,到2027年,產業集聚區將初具規模,推動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多場景落地應用。到2030年,產業集聚區全面建成,產業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邁入國際一流行列,力爭形成一個新的百億級未來產業集群。
為推動計劃有序實施,昌平區從支持技術創新突破、支持企業集群發展、支持產業生態構建等三大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將綜合采取項目征集、招投聯動、撥投結合等方式,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快落地,構建“園區+投資+孵化+臨床”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營造“拎包入住、全程陪跑”的企業服務環境,推動重點企業、重要平臺和重磅人才加速落地、集聚發展。
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業內認為,配套政策的發布,將與市級行動方案一起形成強有力的“組合拳”。
從科研創新看,昌平匯聚了昌平實驗室、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羅敏敏、劉河生等領軍科學家團隊,形成了完整的產學研生態。從臨床實踐看,區內高博國際研究型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等頂級醫療機構,為腦機接口技術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試驗場景和應用通道。從要素基礎看,區內擁有超過百萬平方米的高標準產業空間,設立了規模超200億元的醫藥健康產業基金,搭建“園區+投資+孵化+臨床”四位一體生態圈。
目前,全區已集聚芯智達、未名腦腦、核桃醫療等22家腦機接口重點企業落戶,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2025中關村論壇發布的10項腦機接口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昌平入選2項,“北腦一號”實現就地轉化,“北腦二號”填補了我國高性能侵入式腦機接口空白。有業界人士表示,昌平具備了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腦機接口產業集聚區的基礎。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