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營業部合規問題再引監管關注。
近日,寧波證監局公布的一則罰單引發行業關注。該罰單顯示,上海證券寧波北侖新大路證券營業部及時任負責人沈春雨因多項違規行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并被列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數據庫。
調查發現,該營業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未充分履行適當性管理職責,對部分投資者的身份信息核查不全面;二是未能及時發現和報告客戶資金劃轉異常情況;三是未按規定完成相關信息報送工作。作為營業部時任負責人,沈春雨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這一案例并非個例,而是券商分支機構合規管理問題的集中體現。當前監管正逐步從"事后追責"轉向"過程穿透",通過對資金監測、適當性管理等核心環節的重點關注,倒逼券商將總部制度落到實處,推動行業向主動防控風險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客戶資金劃轉異常核查"已成為監管部門的新重點。隨著反洗錢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證券經營機構的資金流動監測責任也在持續加重。對于交易行為異常或大額資金劃轉等情況,相關機構必須及時采取攔截措施并按規定上報,否則將面臨更嚴厲的追責。
寧波證監局要求該營業部"高度重視",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合規管理,這充分體現了監管部門對券商分支機構合規建設的持續高壓態勢。
沈春雨自2018年起一直在上海證券執業。近年來,證券營業部已成為監管重點監控對象。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1家券商分支機構收到66張罰單,違規類型包括業務人員資質不達標、適當性管理不規范等。
券商分支機構違規現象頻發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部分券商在擴張過程中過于追求業績增長,忽視合規管理建設;二是由于分支機構數量多、分布廣,總部難以實施有效監管。這些因素導致部分營業部的合規意識薄弱,內控機制流于形式。
業內人士指出,券商營業部的合規整改不能僅停留在事后追責層面,更需要從制度設計、流程管理和考核機制等前端環節入手,實現業務發展與合規管理的有效平衡。營業部負責人在推動業務增長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合規要求,否則將面臨機構和責任人"雙罰"的風險。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深入,證券行業對合規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此次寧波證監局的處罰案例,既是針對個別機構的警示,也為全行業的合規建設敲響了警鐘。
編輯:金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