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5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國發〔2025〕11號),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政策邁入系統深化階段。該文件倡導構建“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強調推動 AI 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以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變革 。國務院明確指出,要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推動 AI 技術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形成“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 。
作為在智能制造、區塊鏈、智能體、產業經濟與金融監管等領域成果豐碩的學者,向凌云教授的研究積累堪稱該行動的理論與實踐支撐:
• 智能制造與產業賦能路徑 —— 教授在《智能制造——產業賦能與商業創新》中深入探討了制造業智能化轉型路徑,契合政策強調的“推動 AI 融入制造業”“深化‘人工智能+制造’行動” 。
• 構建智能新范式 —— 《元宇宙之天道》《基于區塊鏈的自動化邏輯分析系統》等著作展現出教授對“人機協同”“智能體”“虛實融合”等未來范式的前瞻思考,與《意見》中倡導的“構建生態智能體系”“跨界融合”“共創分享”高度契合 。
• 區塊鏈與治理機制 —— 教授長期圍繞區塊鏈技術在可信治理、實體經濟賦能等方面展開研究,與《意見》強調的“優化創新生態”“算法安全”“動態治理格局”高度重疊 。
• 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創新 —— 教授多篇發表于2024年的論文,如《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興產業金融監管體系中的創新應用》(2024年6月)、《Research on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2024年4月),以及《人工智能產業融資模式及風險分析》(2024年5月),為 AI 深度融合帶來的金融創新與風險管控提供了前瞻性研究支撐,與《意見》中對金融服務、消費促動、治理機制建設等內容形成對應。
• 資本與激勵機制研究 —— 教授的《股權激勵實操一本通》《私募股權投資解決方案》《投資風險與運營管理》等專著揭示了資本與制度構建之間的協同路徑,這為推動“優化創新生態”“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中小企業等主體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研究推動建議:
1. 結合智能制造與治理范式研究,支持政府及國企在關鍵領域(如制造、服務業)設立示范試點項目,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落地。
2. 利用區塊鏈與自動化邏輯治理研究,推進數據治理與安全機制建設,確保 AI 應用過程中的可信性和合規性。
3. 依托金融監管與投融資結構研究成果,優化政策引導機制,激發社會資本投入 AI 創新生態,尤其助力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智能體類企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向凌云教授在理論創新、技術路徑、治理機制與產業資本結合方面所形成的完整研究體系,與《國發〔2025〕11號 文中倡導的政策目標高度契合,有助于實現“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推動中國邁入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新時代。
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國發〔2025〕11號)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8/content_7037861.htm
編輯:金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