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浸潤初心,科學種子播撒希望。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機械工程學院“八秩風華,尋脈筑夢”愛校報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廣德市開展系列活動,通過緬懷校友英烈傳承紅色基因,以特色支教活動厚植工業報國理念,讓初心在實踐中淬煉,讓理想在行動中閃光。
(圖一:隊伍合照)
英烈山前憶忠魂,紅色基因永傳承
英雄從未遠去,精神代代相傳。7月13日,團隊前往廣德市英烈山紀念館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在空警-200預警機失事事件的史料前駐足,2006年那幕悲壯場景穿越時空——校友英烈用生命踐行使命的壯舉,讓“航空報國”四個字不再是抽象的口號。校史與黨史的交融學習,如春雨般滋潤著年輕的心,色基因在默哀與致敬中,悄然融入血脈。
(圖二:英烈山紀念館)
支教課堂播星火,科學夢想漸萌芽
當陽光灑滿廣德市陽光社會服務中心的教室,7月14日的支教課堂成了科學與夢想的舞臺。上午,隊員們與廣德市陽光社會服務中心進行對接交流,雙方圍繞支教課程設置、時間安排、資源協調等細節深入溝通,最終達成合作共識,為后續活動的順利推進筑牢基礎。下午,支教課程正式拉開帷幕,許爽、張保鑫兩位同學帶來的“小小工程師—力學奇妙屋”和“探索氣壓奧秘”課程備受歡迎。“小小工程師”課上,撲克牌在孩子們手中幻化成跨越物理極限的橋梁;“氣壓奧秘”課上,自制吸管火箭帶著歡呼沖上云霄。知識不再是課本上的鉛字,而是指尖躍動的創造力,工業報國的種子在歡聲笑語中悄然萌芽。
(圖三:“小小工程師—力學奇妙屋”課堂)
7月15日上午,團隊走進廣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特色支教活動。合工大的校史長卷在圖文間徐徐展開,特色專業與科研成果的介紹,讓孩子們眼中燃起對知識殿堂的向往。“直升飛機的奧秘”課程里,旋翼轉動的原理伴著手工制作的樂趣,化作探索未知的翅膀,載著好奇心飛向更遠的天空。隊員們將趣味講解、手工制作與互動問答相結合,深入淺出地科普直升飛機構造與飛行原理,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活動最后,團隊與孩子們合影留念,一張張笑臉成為此次支教的溫暖注腳。
(圖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課后合影留念)
小手拼機械,玩轉大科學。桃李小課堂在7月16日將工業報國理念化為指尖的創造。孩子們專注地拼裝小車,車輪轉動的聲響與稚嫩的提問交織成獨特的樂章。當親手制作的小車緩緩開動,眼中閃爍的不僅是成功的喜悅,更是對“中國制造”的懵懂憧憬——工業報國的理念,正通過這堂具象化的實踐課,深植于童真心靈。
(圖五:“機械小課堂”課后合影留念)
四天的廣德行,是一次精神的淬煉,更是一場愛心的接力。從英烈山的精神洗禮到課堂上的知識傳遞,這支實踐團隊以初心為筆,以行動為墨,在廣德大地上寫下“傳承”與“希望”。隊員們深知,這場實踐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此行播下的每一顆種子,終將在未來綻放出工業報國的絢爛之花。
作者:張保鑫,王雨蓉,許爽,朱海夢
攝影:孫庭彧文,曹賀迪,秦守澤
編輯:金樂凡